化学分析检验工考试试题--配位滴定分析相关考点
一、化学分析检验工考试模拟试题库(选择题)
配位滴定
( D )1、 用EDTA测定SO42-时,应采用的方法是: 2
A、直接滴定 B、间接滴定 C、返滴定 D、连续滴定
( D )2已知MZnO=81.38g/mol,用它来标定0.02mol的EDTA溶液,宜称取ZnO为 2
A、4g (B)1g (C)0.4g (D)0.04g
( D )3配位滴定中,使用金属指示剂二甲酚橙,要求溶液的酸度条件是 2
A、pH=6.3~11.6 B、pH=6.0 C、pH>6.0 D、pH<6.0
( A ) 4 与配位滴定所需控制的酸度无关的因素为 2
A、金属离子颜色 B、酸效应 C、羟基化效应 D、指示剂的变色
(D )5 DTA与金属离子多是以( )的关系配合。 1
A、1:5 B、1:4 C、1:2 D、1:1
( C ) 6 在配位滴定中,直接滴定法的条件包括 1
A、lgCK‘mY≤8 B、溶液中无干扰离子
C、有变色敏锐无封闭作用的指示剂 D、反应在酸性溶液中进行
( B )7 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定EDTA溶液的基准试剂是 1
A、 MgO B、 ZnO C、 Zn片 D、 Cu片
( A )8 EDTA的有效浓度[Y+]与酸度有关,它随着溶液pH值增大而: 1
A、增大 B、减小 C、不变 D、先增大后减小
( B )9产生金属指示剂的僵化现象是因为 1
A、 指示剂不稳定 B 、MIn溶解度小 C、KˊMIn < KˊMY D、KˊMIn > KˊMY
( D )10生金属指示剂的封闭现象是因为 1
A、指示剂不稳定 B、MIn溶解度小 C、KˊMIn < KˊMY D、KˊMIn > KˊMY
( C )11合滴定所用的金属指示剂同时也是一种 1
A、掩蔽剂 B、显色剂 C、配位剂 D、弱酸弱碱
( C )12 直接配位滴定法中,终点时,一般情况下溶液显示的颜色为 1
A、被测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颜色;
B、被测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的颜色;
C、游离指示剂的颜色;
D、金属离子与指示剂配合物和金属离子与EDTA配合物的混合色。
( D)13水硬度的单位是以CaO为基准物质确定的,10为1L水中含有 1
A、1gCaO B、0.1gCaO C、0.01gCaO D、0.001gCaO
( C、D )14 EDTA法测定水的总硬度是在pH=( )的缓冲溶液中进行,钙硬度是在pH=( )的缓冲溶液中进行。 2
A、7 B、8 C、10 D、12
( B )15溶液主要含有Ca2+、Mg2+及少量Al3+、Fe3+,今在pH=10时加入三乙醇胺后,用EDTA滴定,用铬黑T为指示剂,则测出的是 2
A、Mg2+的含量 B、Ca2+、Mg2+含量 C、Al3+、Fe3+的含量 D、Ca2+、Mg2+、Al3+、Fe3+的含量
( B )16 TA滴定金属离子M,MY 的绝对稳定常数为KMY,当金属离子M的浓度为0.01 mol•L-1时,下列lgαY(H)对应的PH值是滴定金属离子M的最高允许酸度的是 2
A、lgαY(H)≥lgKMY - 8 B、lgαY(H)= lgKMY - 8 C、lgαY(H) ≥ lgKMY - 6 D、lgαY(H)≤lgKMY - 3
( D ) 17定水中钙硬时,Mg2+的干扰用的是( )消除的。 1
A、控制酸度法 B、配位掩蔽法 C、氧化还原掩蔽法 D、沉淀掩蔽法
( C )18配位滴定中加入缓冲溶液的原因是 1
A、 EDTA配位能力与酸度有关 B、 金属指示剂有其使用的酸度范围
C、 EDTA与金属离子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出H+ D、 K’MY会随酸度改变而改变
( A )19EDTA标准滴定溶液滴定金属离子M,若要求相对误差小于0.1%,则要求 1
A、CM•K’MY≥106 B、CM•K’MY≤106
C、K’MY≥106 D、K’MY•αY(H)≥106
( C )20 滴定时,金属离子M和N的浓度相近,通过控制溶液酸度实现连续测定M和N的条件是 1
A、lgKNY - lgKMY ≥2 和lg c MY和lg c NY ≥ 6
B、lgK NY - lgK MY ≥ 5和lg c MY和lg c NY ≥ 3
C、lgKMY - lgKNY ≥ 5 和 lg c MY和lg c NY ≥ 6
D、lgKMY - lgKNY ≥ 8 和lg c MY和lg c NY ≥ 4
( D )21 Y稳定性增加的副反应有 1
A、 酸效应; B、 共存离子效应; C、 水解效应; D、 混合配位效应.
( B )22、在Fe3+、Al3+、Ca2+、Mg2+ 混合溶液中,用EDTA测定Fe3+、Al3+ 的含量时,为了消除Ca2+、Mg2+ 的干扰,最简便的方法是. 2
A、 沉淀分离法; B、 控制酸度法; C、 配位掩蔽法; D 、 溶剂萃取法.